第1148章军火贸易
这个时代,钢铁产量就是衡量国家工业实力的最重要标准之一,东非的钢铁产量攀升到世界第一位,一定程度上说明东非的工业规模甚至可能超过了美国。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东非人口比美国要多,本国工业需求量大,而且在本世纪之初,东非工业一直都处在高速扩张阶段,反观欧美因为经济危机的原因,工业发展一波三折。
如果不是一战爆发,打断了新一轮经济危机的蔓延,那欧洲各国工业还有可能进一步萎缩。
随着约翰李尔的话音落下,也让东非政府部分官员对现在出口贸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1914年,全球商船总吨位也就才四千多万吨,其中英国独占鳌头,达到惊人的两千万吨,占据世界航运业的半壁江山,其次就是德国,美国和东非排在第二梯队。
也就是说如今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海上货物运输船只为东非服务,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能与之相比的大概只有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
美国自不用多说,一战前工业规模常年居世界第一位,并且有大西洋航线优势,而英国则是有庞大殖民地以及全球市场托底。
值得一提的是,战争爆发后,英国同样对东非下了大量订单,而这些货物主要由英国本国的货运公司来执行,而英国航运业本来就处在世界首位,所以自然不需要其他国家帮助。
这也是德国和奥匈帝国国内远洋商船在东非对外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受到英国的限制,德国和奥匈帝国只能将有限的资源利益最大化。
“受到战争影响,军火贸易也水涨船高,尤其是使用德系武器的国家,如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等等,进一步加大了我国海外武器出口的总量。”
一般来说,英国人可以容忍美国和东非和同盟国之间民用品贸易,而军火这种东西,肯定会严防死守。而东非之所以能绕开英法联合“执法”的主要原因在于东非对欧洲贸易路线的多元化。
美国对欧洲贸易主要通过大西洋来实现,而东非和欧洲贸易的海上路线却有三条。
分别是大西洋航线,从东非西海岸出发,主要目的地是英,法,德三国。地中海、黑海航线,主要目的地是中东欧国家,以俄国和奥匈帝国为主。最后是波斯湾航线,而波斯湾航线也是东非对欧洲走私军火的关键线路。
而约翰李尔也解释道:“我国对同盟国军火贸易,主要通过奥斯曼帝国作为中转站,先抵达奥斯曼帝国的伊拉克港口,最后通过巴格达铁路输送到中东欧地区。”
“其中奥匈帝国是我国开辟的重要新兴军火市场之一,受到战争影响,奥匈帝国不得不从我们这里定制大量步枪,弹药,火炮等军用武器。”
早期,东非和奥匈帝国的军火交易,一般都是东非从奥匈帝国进口,比如火炮,军用舰艇等,后来随着东非本国军工业发展壮大,东非和奥匈帝国的军火贸易几乎持平。
但是,从来没有发生过奥匈帝国从东非订购大量陆军武器的案例,这还是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一次。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奥匈帝国开战前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约翰李尔对此也做出了说明:“现在战况发展超出了奥匈帝国的预估,所以奥匈帝国不得不进二次动员,使得奥匈帝国的军工生产线跟不上军队规模的扩充。”